CLSuei .'s profile

苧麻編織傳統文化研究|Weaving Tradition

- 苧麻染編織工藝|台東布農原民文化研究 -
從過去到現在,編織工藝的存在媒介無論是雙手或是機器,都能製造出許多生活用品,是一項充滿務實之美的生活技藝。傳統編織中像是地織、弓織等,都漸漸被大廠機器取代,在製作及取得上變得便利,卻很少人知道編織技藝裡其實有許多知識、故事,為了讓更多人可以接觸與學習,因此以研究編織為核心。
實際走訪 台東布農族部落,找尋最根本、最天然的植物纖維,以及植物染色技術
Artist|邱春女 老師 (阿布斯)
Duration | 2019 – 2020
Location  |台東鹿野 — 布農族部落 — 阿布斯傳統服飾工作室
從過去到現在,編織工藝的存在媒介無論是雙手或是機器,都能製造出許多生活用品,是一項充滿務實之美的生活技藝。傳統編織中像是地織、弓織等,都漸漸被大廠機器取代,在製作及取得上變得便利,卻很少人知道編織技藝裡其實有許多知識、故事,為了讓更多人可以接觸與學習,因此以研究編織為核心。

過去,台灣的原住民孩子,是每個人都必須學會編織的,由父母帶著孩子從小學習,女生必須擁有獨立織布能力,使用「地織」並必須達到一定程度,才可以算是成年進入結婚門檻;男生則需要學習「弓織」製作打獵所需的「織帶」。「用多少就種多少」每個人都有能力運用生活周遭的資源,來製造生活的必需品,感恩天地與大地共享,使用多少就取多少不浪費資源。換作是現在,的確有很多編織的工藝技巧還在默默地傳承中,卻無法有太多時間去一 一傳授給每個孩子。
//  古人的智慧需要傳承與認識  //
一開始在研究布農族的苧麻文化,為了更深入瞭解我們就到了台東鹿野做研究與體驗,認識了阿布斯老師,他為我們講了很多他們的故事, 以及他們現在如何復原、傳承過去的工藝技術, 現在又是如何進行研究,為他們的文化尋找下 一步。
認識苧麻與編織
學習了將苧麻如何做處理:刮麻、去膠質、曝曬、染色、捻線、編織
實際的操作中,更能讓我們深刻感受原住民 對於事物的用心、細心,且在那樣環境中,氛圍安靜且舒適,能夠感受到有別於都市的喧囂,他們對於我們也是很熱心非常願意分享, 幽默的性格在談天中讓我們十分自在舒適。
| 苧麻
學名為 Boehmeria nivea (L.) Gaud,別名為 Ramie、China grass、Ramie grass 。一年可收穫數次,富有光澤、強韌、潔白、彈力、易染色等特性,是製作織品很好的原料,織品透氣清涼又稱為「夏布」。且作為食用作物具有抗炎、抗菌、止血、安胎、保肝、抗病毒等作用。
| 刮麻
傳統是由竹子製作出特殊缺口及縫隙,將一頭卡入腳大拇指作為固定,右手拿著竹子,左手拉著苧麻,將苧麻絲嵌入縫隙,由上往下用力拉扯,分離出苧麻中纖維堅硬部分。是極需要力氣、技巧的步驟,實際體驗後腳都抽筋了,更凸顯傳承經驗累積的重要性。
| 去膠質
苧麻絲分為兩股打上一個結方便梳理,用清水搓洗出植物膠質。
| 曝曬
清洗的苧麻梳理為一串一串的,靜置至乾燥,顏色由微綠色變為米白,並更顯出色澤。
| 染色
「植物染」是一種傳統的染色方式,採用就地取材,運用不同植物的果實、根莖葉、枝液等,與織品一同熬煮,能持久保持顏色,是環保對環境友善的製作方式。會因選用不同植物、植物萃取方式、熬煮方式、時間等因素產生差別,製作出的產品非常獨特,不能複製的花紋無法大量製造。
| 捻線/撚線
圖示,將兩股線各自分別向一個方向旋轉,在將兩股合一經由反方向的旋轉,兩股將會緊密合為一體,能夠承受更大的力量。
研究了各種編織知識,有弓織、地織、綴織,到後來的織布機器,發現編織的技巧多且繁雜,能變化出不同的圖騰,或是不同功能所使用的方式也不同,傳承編織也有用意,為的是訓練耐心、專注力、創造力、表達情感等。不同織布者的手勁、習慣都讓織品有不一樣的脈絡,擁有手作的溫度。
編織工藝是生活的智慧,起源於人們需要將柔軟的纖維編織成衣,隨著工業時代來臨,基本的編織技巧已被機器取代。工藝技術有可能會一直被創造出新的存在方式,但是在編織工藝間的邏輯是主要不能被取代,在研究這項技藝的過程中,我們看見它是邏輯性與創造力結合的產物,線縱橫交錯是編織工藝的核心,將核心保存下來可以一直創造出新的東西。是一項充滿實用之美的生活技藝。,因此產生了想將這套理性美學帶給孩子的想法。藉由積木家具讓後代學習編織原理,透過學習親子教育真正保留傳承下去。
從過去到現在,編織工藝的存在媒介無論是雙手或是機器,都能製作出許多生活用品,工藝被取代後,小孩的思考會因為方便取得而變得簡單,透過編織邏輯可以創造出各種生活用品,因為了解製造的邏輯,他們才能進化讓他們知道創造不是一件困難的事,這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。
為了和機器做出區別,現今的編織工藝趨勢,傾向發展出更複雜更特殊的各種技巧,或是使用更多環保的材質因應不同場合,像是使用寶特瓶塑膠抽絲或是香蕉皮、大麻等植物纖維混入織線,達到機能、抗污、防水等功能。
特別感謝 邱春女 老師,講了很多他們的故事, 以及他們現在如何復原、傳承過去的工藝技術, 現在又是如何進行研究,為他們的文化尋找下 一步。要將一項即將消失的技藝從新尋找回來,特別耗費精力與時間,許多長者因為聽說老師想修復與傳承,也非常努力教導,老師也同樣耐心指導我們。
//  古人的智慧需要傳承與認識  //
Project     |Zisso 戲索  .  IG  zisso___

Designer  |黃詩妤 . 簡良穗 CLSuei 

Duration      | 2019 - 2020
Research     | 台東鹿野 - 布農族部落 . 苧麻植物染 . 織布機
Nomination | Golden Pin Design Award / Vision Get Wild Award
苧麻編織傳統文化研究|Weaving Tradition
Published:

Owner

苧麻編織傳統文化研究|Weaving Tradition

Published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