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a-Chin Wen's profile

平原細語——嘉義地方神怪角色設計創作

⟢研究動機
 ________________

人類的信仰體系最早起源對天地自然的畏懼衍生的自然崇拜,衍生至蘊含大自然象徵器物的圖騰,最後轉向對靈魂或鬼神的祭祀行為。臺灣民間信仰最重要的特色屬多神信仰,除了對天地萬物到人鬼器物都懷抱著畏懼或崇拜的態度,多神信仰包容性造就富含傳說及地方色彩強烈的民間神祇及妖怪,紀錄著嘉義開發史與人文環境互動中的鄉土記憶。本研究以家鄉嘉義獨特的民間信仰為角色設計研究對象,分析傳說文本內容以及與時代歷史的交叉考察,經由符號學分析,表現在角色外形象徵、服裝配件、色彩規劃及視角描繪的依據,加深對嘉義民間信仰的記憶​​​​​​。
⟢研究目的
________________

以地區性的民間信仰為研究對象,實地訪查當地耆老及文史工作者,蒐集嘉義民間神怪傳說文本,透過訪談了解當地居民對地方信仰角色的看法。
②將傳說文本與史實交叉比對,釐清及定位角色的時代背景,蒐集該時代的素材作為外觀描繪的參考依據。
 從符號學導入角色外形、服裝配件、色彩規劃及視角描繪,以數位插畫呈現傳說故事角色特色,加深觀者對嘉義民間神怪傳說及角色記憶。​​​​​​​




設計過程




角色原形




角色色彩




角色插畫​​​​​​​
「......明末清初,延平郡王鄭成功為了開墾臺灣,帶鄭氏部將葉覲美從中國帶來八頭水牛協耕軍屯,負責三十五甲耕地重任,以至水牛辛勞過度而病斃。當地居民感念水牛功勞而全屍厚葬。但葬後卻有水牛於夜間出來偷食農田作物,但村民白天去巡視卻完好如初,但被食過的作物當年必豐收;又或放牧時群牛浸泡水塘時,數數量時總會多出一頭牛。因此村中之人稱之金水牛,又因是延平郡王所帶,故稱為「牛將軍」......」
——《太保市民間傳說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「......明代農夫多頭戴斗笠或僅綁著髮髻,著穿黑、藍或褐色的交領短衣,褲只齊膝.....」
——《中國古代服飾研​​​​究》
​​​​​​​「......清嘉慶年間某夜,嘉慶君熟睡時,受妖怪入夢騷擾,忽然出現虎面的壯士救駕,收服作亂的妖怪。隔日在廟中參拜,注意神桌下的虎爺貌似昨日壯漢。為了感謝虎爺,嘉慶君向廟方表達感謝之意,特封「虎爺將軍」,御賜金花賜坐神案上......」
「......收服雞角精:清朝道光緒年間,常有妖怪出沒於嘉義及雲林交界處傷害村民及家畜,為了求取平安,村民請新港虎爺到家供奉,請來的第一天晚上,全村的人及家畜均安,只有虎爺嘴角黏著雞毛及血跡。村民請神起乩,才知道當天夜晚虎爺將當地作祟的雞角精收服,從此村莊太平。而信眾都以雞蛋供奉虎爺,象徵虎爺將雞角精收服......

——《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下》〈開基虎爺與金虎爺庇護百姓神蹟〉
​​​​​​​「……王大人死了,埋葬在六腳鄉和新港鄉和朴子市的三角點的交界那裡,人們所說的番婆庄。番婆庄的地理真好,看到嘉南平原,看到太保庄過去。所以,左水右旋,地理真好,墳墓也真的很氣派。所以有以前墳墓的規模— 石馬、石人。聽說石馬、石牛因為地理感應,會出來附近,人家種植的農作物呢,會把人家的農作物吃掉啦。後來,地理師說,就去把那裡的石牛、石馬、那裡的野獸,打一打啦。所以現在圍在那兒的石人,有那一種斷頭的啦。那一種石人呼,以前婦人,或是女孩兒,到這裡耕作,夏天都愛去墓庭那兒。墓庭整理得真乾淨。斗笠,或是汗巾,掛在那些石人身上。那些石人晚上就來和這些女孩兒睡覺,這樣。所以那些石人的頭都被人打斷了……」​​​​​​​

——《嘉義市民間文學集》〈王得祿的墓〉
​​​​​​​「……在清朝時代,蚶仔寮養豬戶飼養一頭懷孕母豬,由於經濟貧困採放養制飼養,母豬在飢餓時會跑到其他農戶田裡覓食,有天在半夜進食時被農戶發現,農戶原先想威嚇驅離,卻失手誤打豬鼻致死。隔天尋找母豬的養豬戶在農戶田裡發現豬屍,以及肚中十二隻將出生的仔豬。氣憤的養豬戶施法報復農夫,導致農戶死亡,家道中落,與母豬一同下地獄。在陰對質問時,由於部分實屬冤情閻羅王賜予母豬合法到陽間復仇索命的證明,烏令旗,四處在蚶仔寮作亂,導致民情紛擾。港口宮媽祖出面勸阻,母豬同意不再四處搗亂,但要在蚶仔寮武聖爺廟(奉祀明太祖朱洪武的部將常遇春)邊,接受村民建廟奉祀,因此玉皇大帝封母豬為「黑皮夫人」,以及收回烏令旗……」

——嘉義縣東石鄉港口村耆老口述​​​​​​​
​​​​​​​「……義愛公生前名為森川清志郎,是一位巡查,外貌留著絡腮鬍至胸前,村民稱其「鬍鬚大人」。任職在沿海地帶副瀨村,半農半漁謀生,經濟條件差,各地盜匪出沒使民心惶惶。又衛生環境惡劣,常發生瘧疾、鼠疫、霍亂等傳染疾病,村民教育程度低下,治療方式來自簡單的秘傳或迷信的方法。義愛公在任期戮力改善副瀨村的問題;教育方面,自費聘師設立學堂,教導民眾識字、農耕技能與衛生常識,並出紙筆墨水獎勵成績優良的學生。指導村民挖掘排水溝疏濬污水改善衛生環境。愛民如子,曾背負被採牡蠣而被蚵殼割傷的村民黃溪走了兩公里左右路程,也周濟貧困家庭物資及金錢……」

——《義愛公傳──超越時空生息的森川清治郎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​​​​​​​「......大林當時是個寶地,不但甘蔗稻米豐收,鄰近的製糖會社產量很高,居住在此的一般人大多生活小有餘裕,更不論日本人了!日式料理店裡有一群靠美色生活的藝妓,但美麗不是永遠,有些遠離家鄉一個人在外地工作,衰老不再年輕的藝妓無法支撐經濟,想不開而跳鹿窟溝自盡的多有人在。另外一種是經濟有餘裕的藝妓,由於沈迷賭博,還不盡債務而跳水自盡。除了藝妓之外,在糖廠工作或農忙的農夫,被日本藝妓迷得團團轉,因此傾家蕩產賭博,染上惡習後還不出錢,沒臉面對家人而受水鬼蠱惑跳水自盡......」
——〈藝妓與賭客〉

「......在抗日戰爭時期,從臺北城下來的日本軍隊,經過大莆林受到臺南城守將黑旗君之徒劉少貓的埋伏而鳥獸散,有一群日本兵退居鹿窟溝,整隊兩百多人的士兵,為了躲避而落水逃生,被湍急的河流淹死成為溺死鬼......」
——〈日本人與水鬼〉

「......嘉義著名神祉曰嘉義城隍廟、北港媽祖、大莆林水鬼。大莆林新高製糖會社南方一臺里許有鹿角(窟)溝,十數臺里,深丈餘。水勢洶湧,疊聞水鬼出沒,溺者歲恒數十人。本年六月間,該地王闊嘴納妾,遭母責讓。相率投水;同庄某乙之子,一日牧歸,語乃父曰『闊嘴邀兒偕遊』。父謂『甲已見崇水鬼』,知招兒瓜代,嚴戒勿往,兒潛赴竟溺;又七月間,有新高製糖工手某氏外數人,先後沉溺。於是會社倡議禳鬼,立石碑於社前及溝畔兩處,刻「阿彌陀」三字。去十六七兩日,聚祭鎮壓,村民殺牲助祭,演臺南小羅天梨園二天。極為熱鬧,方演劇時,篝燈瓦斯登均數滅。鄉老僉謂立碑,例須支那石,且除幕不應在致祭之先,以故鬼不退避。果于十八日朝,又見來觀賽會之近村某氏,邀友人婢濯足溝中,均以溺死,物議騷然,不知茫淼中之鬼子,果敢爾否......」
——1916年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〈立石禳鬼〉


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| 研究所
Department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, NTUA

研究生|温雅欽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指導教授|蘇佩萱
Ya-Chin, Wen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Pei-Hsuan,Su​​​​​​​
Contact
Gmail | leovgasy@gmail.com
Instagram | showjinjin
平原細語——嘉義地方神怪角色設計創作
Published:

Project Made For

平原細語——嘉義地方神怪角色設計創作

Published: